序言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市区为中心、周边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连接、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基础在县域,难点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因此,根据县域在历史积淀、资源禀赋、社会条件的具体情况,加速释放区位优势,推动政策利好持续落地,不仅有助于县域本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还可基于此进一步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典型模式,在全社会内形成示范扩散和经济联动效应,助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盘发展。下文将展示浏阳、江阴、胶州三个县级市发展典型案例,从建机制、搭平台、强项目三方面分析其发展模式,以期为新时代县域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区域文化整合,走文旅融合之路
湘赣边24个县(市区)中,浏阳市以约1/10的面积和人口,创造了约1/4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税。《全国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3》中,浏阳再次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名单,位列全国第四。此前,浏阳市先后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首批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最佳红色旅游名城”称号。
1.建机制:顶层设计谋划文旅发展定位,顶层策划全新旅游品牌
定位定生死,策划定灵魂。县域旅游目的发展旅游地,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自己的目标定位,精准定位、精耕细作,做好产品和服务。在政策布局上,需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县域旅游资源,研究旅游发展定位和特点,制定旅游发展规划,自觉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打造符合市场趋势的个性化旅游品牌、产品和体验。
近年来,浏阳政府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一线调研,研究解决旅游工作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7月,浏阳召开首届文旅发展大会,这也是湖南首个区县级的文旅发展大会。会上正式发布《浏阳市促进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除此之外,《浏阳市全力打造全国文旅融合标杆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浏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实施,持续在景区创建、文旅项目、文艺创作及宣传营销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全面拓开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2.搭平台: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立高效便捷服务平台
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智慧景区、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愈发重要。以游客为中心,以本地文旅资源为依据,推动旅游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立旅游相关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汇聚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旅游行业以及吃穿住行购等旅游服务资源信息,打造旅游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平台,能在为上层应用系统提供分析决策依据的同时,为公共出游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
随着浏阳市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步伐加快,浏阳“智慧旅游”的建设成果在此次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得到显现。一是“智游浏阳”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网络、微信、APP三网合一,为游客提供24小时全方位信息服务,受到广泛应用和好评;二是自2017年以来,旅游局启动对游客落地短信服务功能,国庆中秋假日八天累计发送短信约238万条,让游客自踏入浏阳境内便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馨体验,成为游客与浏阳之间的良性互动;三是优化页面终端设计,2023年浏阳市发布夏季八大旅游产品,在浏阳旅游局“来浏阳旅游”官方微信公众号设计“电子地图”一键导航功能,访客通过点击自定义菜单“电子地图”就可直接进入地图导航界面,点击任意目标即可查看下清,同时可以按分类或搜索筛选;点击“玩转浏阳”选项,就可以按照夏季旅游产品八大篇章选择性观看。
智慧旅游服务平台能够为游客旅游管理提供最直接的资源供给及服务支持。此外,浏阳同样重视县域各经济建设主体的合作平台搭建,通过沟通、协调、共创拓展旅游推广空间、实现区域旅游发展协同增效。2023年10月13日,浏阳河畔,长沙市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举行,本届大会从10月11日开始,至17日结束,为期七天,大会以“快乐长沙 烟火浏阳”为主题,采取“1+4+10+N”的办会方式,“1”即设一个主会场,开展开幕式暨焰火晚会、文旅产业发展推进会议、长沙国际旅游目的地推广交易会等多项主体活动;“4”即在浏阳文家市镇、张坊镇、枨冲镇、永安镇设4个分会场;“10”即配套开展2023“韵味长沙 恰到好处的幸福”旅游美食推广活动、第八届“百姓大舞台·有艺你就来”群众文艺团队大赛、第十届阳光娱乐节、2023城市交响乐团“长沙峰会”等十大活动;“N”即长沙、浏阳全域配套开展若干个文旅活动。通过旅游发展大会,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加速文旅融合,持续放大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成熟效应,大会对于整个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平台功已经初步显现,而浏阳作为大会的举办区,本次大会对浏阳当地旅游资源的挖掘和调动作用同样明显。另外,大会上,长沙市9个区县(市)宣传部长轮番上台演说,以精心制作的幻灯片和反复推敲而成的演说词推介辖区内文旅资源,既是同台竞技,更是一次在50多家境内外媒体面前难得的宣传推介机会。
3.强项目:打造文体旅融合“旅游+”项目,推动旅游深度融合
乘着政策东风,浏阳也因地制宜,不断深挖各片区特色地域文化,将大自然赋予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红色资源、绿色生态、古色建筑、彩色烟花等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出新成效。
浏阳的文旅产业项目遍地开花:其一是“红色+旅游”项目,近年来,浏阳大力探索“湖南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积极助推红色文化与全域旅游项目发展。按照应保尽保、全域覆盖原则,浏阳通过“向上争、本级投、社会筹”等方式,近年来投入保护资金近3亿元,重点做好了胡耀邦故居、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等20多处文保单位的保护利用。2021年6月,浏阳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极大改善了馆藏革命文物保存环境,同时也成为了浏阳新的旅游打卡景点;
其二是“烟花+旅游”项目,近年来,以艺术的创新变革为引领,结合新媒体艺术设计内容,浏阳已推出烟花+时尚秀、烟花+科技秀、烟花+光影秀、烟花+非遗秀、烟花+音乐秀等焰火表演形式。自“相约浏阳河 周末看焰火”活动开展以来,2023年,在浏阳河畔的天空剧院,浏阳周末焰火每周一约,截至7月31日,已开展25场,吸引了上百万名游客来浏,充分挖掘当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以及夜游项目,丰富旅游项目结构;
其三是“篮球+旅游”项目,浏阳是湖南省“一县一品”篮球特色项目县,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不仅在本地培育了“新年杯”“公仆杯”、全民健身运动会、三对三篮球联赛等具有当地特色的篮球品牌赛事,还以球为媒,牵头发起了全国百强县篮球邀请赛、湘鄂赣毗邻县市篮球邀请赛等。浏阳市体育运动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初步统计,浏阳每年举办篮球赛超过2000场次。2023年,浏阳正式启动“全BA”篮球赛,大力推动体育赛事活动全域、全时、全员、全赛制开展。目前浏阳“全BA”在全市32个乡镇(街道)全面开展,100多支村级篮球队伍赛场争锋,整个赛程将持续至9月,浏阳市首届“全BA”篮球赛自7月6日正式打响以来,全市各乡镇(街道)赛区比赛持续火热开展,“篮球热”席卷全市,掀起了全民打球、全民看球、全民评球、全民爱球的文体旅融合热潮。
除此之外“非遗+”“民宿+”“音乐+”“美食+”等多类文旅融合项目、活动陆续开展,浏阳市也致力于充分利用“旅游+”战略的拉动力、融合力,推进旅游业与经济社会等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乡村游、研学游、体育游等旅游新业态。
此外,文旅融合配套项目的搭建,为浏阳产业立市、产业强市、产城融合提供了更多元且坚实支撑。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浏阳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正在加速推进,高速、高铁、航空建设加快推进,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已具雏形。如今的浏阳,杭长、浏洪、武深高速贯穿全境,高速通车里程全省县(市)第一;长赣高铁即将开建、永和通航机场开工建设,长浏快线获批,“四通八达”交通优势转化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胜势。其中,总面积7.55平方公里的浏阳高铁片区规划落地,又一个“城市中心”悄然欲出。再如民生项目,浏阳市高度重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通过文创赋能乡村振兴,不少乡村成为知名的网红打卡点。张坊镇道官冲从“空心村”蝶变为“非遗生态村”;古港镇梅田湖村通过“旅游+研学”开辟屋场新经济,2022年春季集体经济收入就达159万元,被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授牌全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点”。将乡村振兴融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中,能有效改进当地居民生态宜居状况,满足人们美好生活愿景,为当地文旅业态丰富化、可持续化发展提供更多内生力量。
——出自《中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白皮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