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文旅产业概述
“数字文旅产业” 是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兴概念,借助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推广与高效运营。其核心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主要生产工具,涵盖数字内容创作、虚拟现实体验、在线娱乐等领域,具有高度互动性、个性化和智能化特点,能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经济资本转化,构建新型文旅经济活动综合体系。到 2025 年,中国数字文旅产业已成为驱动旅游产业创新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市场现状
(一)产业规模与企业数量增长
市场规模:2015 年我国数字文旅市场规模为 4427.7 亿元,2022 年增至 9698.1 亿元,实现翻倍增长;截至 2023 年底,市场规模达 11500 亿元,同比增长 18.58%,在整个文旅产业中占比超 30%;2024 年市场规模预计为 12000 亿元。
企业数量:我国现有接近 7.9 万家数字文旅相关企业(2024 年数据),2024 年前三季度新增超 2 万家注册企业。企业涵盖传统旅游企业、文化机构、科技公司、广电媒体等领域,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同时国际合作推进也提升了中国数字文旅企业的全球影响力。
(二)2015-2023 年我国数字文旅企业数量及市场规模详情
时间 | 企业数量 (家) | 同比增速 (%) | 市场规模 (亿元) | 同比增长 (%) |
2024 年 | 79400 | - | 12000 | - |
2023 年 | 59300 | 77.31% | 11500 | 18.58 |
2022 年 | 33500 | 19.64% | 9698.1 | 18.88 |
2021 年 | 28000 | 77.04% | 8157.8 | 16.88 |
2020 年 | 15816 | 59.94% | 6979.7 | -34.45 |
2019 年 | 9889 | 40.89% | 10648.6 | 14.79 |
2018 年 | 7019 | 31.29% | 9276.6 | 17.87 |
2017 年 | 5346 | 30.33% | 7870.5 | 28.13 |
2016 年 | 4102 | 28.55% | 6142.5 | 38.73 |
2015 年 | 3191 | - | 4427.7 | - |
(资料来源:综合观研报告网及相关公开信息整理,仅供研究参考)
(三)消费群体特征与产业影响
青年群体是数字文旅消费的核心驱动力,Z 世代和元宇宙世代等 “数字原住民” 主导市场快速发展。成长于高度互联、智能化时代的 Z 世代,成为未来旅游市场争夺的关键目标,他们引领的体验经济渗透旅游业,亚文化圈层、粉丝经济、IP 产业链等构成数字文旅产业的长尾市场。年轻一代对文旅产品内容深度、创意水平、视觉呈现、体验效果的高要求,推动文旅产业借数字化技术创新,打造沉浸式数字创意文旅产品,提升附加值并延长产业链,重塑文旅产业未来格局。
(四)数字技术对文旅产业的变革作用
革新传统文旅业态:沉浸式体验借助数字技术消解虚拟与现实边界,创造人机互动环境,实现远程虚拟旅游、拓展真实场景演绎边界,通过场景建构、全息投影、AR、VR 等结合信息分享便捷性,创造交互式体验新产品,调动体验者多重感知,升级消费体验。
丰富应用场景:在旅游消费、管理、营销及服务等场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元宇宙核心技术应用,为用户提供更智能化、丰富化、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助力文旅升级与文化保护:文旅数字化建设打破传统公共服务时空及实体空间限制,打通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统筹链路,优化内容供给;依托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实现文旅资源精准管理和优化配置,增强游览便捷度,提升管理服务效率。
三、创新应用:“数字文旅 + X” 多元场景
(一)数字文旅 + 演艺场景:话剧《苏堤春晓》
2024 年 4 月 5 日,话剧《苏堤春晓》在北京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通过 “剧场到剧场” 分发播控链路,让上海、成都、南京、深圳、杭州、乌镇六地观众在 “第二现场” 同步观看。“第一现场” 即时拍摄、制作、输出超高清作品后,以数字化制播系统向多个 “第二现场” 提供内容,扩大文化传播范围与影响力,体现话剧艺术数字化创新,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还缓解了票房容量有限、演出资源分布局限、观演视角受限等瓶颈。
(二)数字文旅 + 艺术创作: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
项目概况:又称 “红飘带”,由贵州省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以数字科技为核心,通过光影互动、多媒体展示等还原红军长征历史场景,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基地。
核心体验:主打项目《红飘带・伟大征程》为沉浸式数字演艺秀,用全息投影、AR 技术和多感官互动装置,再现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等红军长征经典历史瞬间,观众可 “穿越” 到战斗场景,通过体感设备模拟行军,体验革命先辈岁月与精神。
配套设施与活动:设多个主题互动区域,如历史档案数字墙展示长征珍贵资料、革命歌曲互动展台营造红色旋律氛围、儿童 “红色探险” 区以寓教于乐方式向青少年传播长征精神;定期举办数字艺术工作坊,邀请艺术家与技术团队共创长征文化主题数字艺术作品,拓展文化表达可能,注入红色文化新活力与创意。
(三)数字文旅 + 文物展览: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与数字化平台
项目背景:由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主导开发,是中国文物保护与数字化应用标志性项目,融合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和数字展示功能,核心是建立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为陶瓷文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基因库建设:收录超 2200 套、12583 件明代官窑标本,覆盖多样陶瓷品类与精湛技术样式;通过高精度扫描、三维建模及成分分析,生成约 30 万条基因数据,含原材料配比、烧制工艺参数、艺术风格特征等;在大数据与 AI 支持下,整合为陶瓷工艺数字化档案,为学术研究提供系统化工具。
数字化平台功能:将基因库数据转化为直观可视化内容,供研究人员、艺术家及公众在线访问,用户可浏览陶瓷样本高清图像,通过 VR 技术近距离观察纹理细节;提供模拟陶瓷修复工艺操作、历史场景数字化还原等互动功能,增强参与感与趣味性。
(四)数字文旅 + 资源平台:浙江美术馆 “藏品云”
平台建设:推出 “藏品云” 项目,搭建 “悦藏・美术馆藏品公众平台”,数字化呈现馆内 3.2 万余件珍贵藏品;构建全国首个跨省通用的美术藏品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典藏大脑”,及监测藏品数字资源的 “数字驾驶舱”,实现藏品信息实时更新与共享,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推动美术馆数字化转型升级,带动策展、研究、传播等业务现代化转型。
资源共享推广:通过 “春雨工程” 等对口支援项目,将 “藏品云” 平台推广至青海、新疆、四川等地区,帮助当地美术馆进行数字化采集和资源共享,促进美术馆事业共同发展。
(五)数字文旅 + 公共服务:“海南放心游”
平台定位:海南官方涉旅信息移动综合门户,整合全省多市县旅游公共服务资源,提供商家信用查询、旅游资讯阅览、在线投诉与先行赔付等一站式服务,游客微信搜索 “海南放心游” 即可进入小程序,享受 “吃住行游购娱” 到投诉理赔的全链条服务。
服务优势:面对旅游消费纠纷,实现 3 分钟受理、30 分钟处置、48 小时办结的快速响应,提升游客满意度与信任度;证据链真实充分时,通过先行赔付机制迅速向游客赔付,保障游客合法权益;整合海南 18 个市县(三沙除外)旅游公共服务,实施 “赔付原则统一、受理流程统一、办理时限统一” 的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工作机制。
四、发展路径
(一)数字技术赋能产品升级,重塑主客交互
数字化技术推动文旅产品向个性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塑造以主客交互为核心的全新体验模式。“+ 文旅” 时代,游客对旅游体验期待多元且个性化,优质数字文旅产品可满足需求,促进游客自我与外界情感连接,释放产业潜力,形成新型文旅业态与模式。旅游地借助数字技术精准捕捉并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使游客从单纯消费者转变为内容共创参与者,游客可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多维场景中,依个人兴趣打造独特旅游体验,主客互动既创造消费场景价值,又突显数字文旅体验魅力。
(二)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融合,打造虚拟旅游场景
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是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技术创新引领内容创新深度,内容创新拓宽文旅产业价值链衍生空间,双重创新为增强文旅产品沉浸感提供支持。如通过 VR/AR 沉浸式虚拟展示、全息投影等技术,深度还原旅游目的地文化资源,打通人地互动、人景互动、人机互动等多层次交流渠道,重塑文旅消费体验范式;利用虚拟数字人、数字孪生技术,将人文元素注入虚拟场景,让游客在拟态环境中与他人互动,增强虚拟旅游趣味性,提升沉浸式体验深度与广度。
(三)生成式 AI 引领定制化与智能化文旅新模式
随着 “观光游” 向 “体验游” 转型,生成式 AI 技术为文旅体验定制化与智能化提供突破口。该技术可实时精准捕捉游客需求,生成灵活、即时的个性化体验服务,迎合数字化时代个体对定制化体验的期待。深入应用生成式 AI,系统能分析游客历史行为、兴趣偏好及实时需求,智能生成专属 “智慧助手”,提供定制化旅游建议与服务,让游客成为旅游内容主导者,满足个性化创造需求,为数字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与创新动力。
五、编者后记
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迅猛发展下,数字文旅产业迈入多元融合与升级新阶段,青年群体的沉浸式与个性化需求成为创新重要驱动力。通过深度挖掘文化要素、应用现代技术,数字文旅不断丰富产品内涵、延伸产业链条、拓展线上线下应用边界,技术赋能与文化创意的协同效应日益彰显。大数据、云计算与 AI 算法的应用,为景区规划、游客行为分析、资源供给提供高效决策支持,奠定文旅经济迭代升级基础。面向 “元宇宙时代”,生成式 AI 与虚拟现实的突破将催生多维创新,为年轻一代打造更具沉浸感与定制化的文化体验。政府、企业与社会需合力完善基础设施、开放数据资源、鼓励协同创新,激发数字文旅潜能,保持技术与内容双轮驱动,构建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数字文旅新范式,助力文化软实力与旅游体验在数字经济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小游票务管理系统为综合景区、主题乐园、游乐场、剧院场馆等旅游企业提供简单、智能、开放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打通景区门票、餐饮、民宿、娱乐、零售等多元化业态的子系统和支付结算体系,解决多产品、多商户、多渠道销售数据无法统一归集、统一结算的问题。帮助景区搭建全流程票务管理、全渠道分销管理、全业态二消管理、全自动资金管理、全方位风险管控五大数字化管理体系,统一信息流和资金流,帮助文旅企业全维度管控景区经营数据。